過去幾年,住宅市場的火熱行情讓許多人趨之若鶩,不過,日前輝達宣布落腳北士科,讓商辦市場再次吸引大眾目光,甚至成為房市中新的投資破口,也有業者推出小坪數的「微型商辦」,這將成為下一個資產配置的新機會嗎?
過去,不少人以為要「很有錢」才能投資商辦市場,不過,根據《今周刊》所做的社群投票顯示,有高達55%的民眾認為一般人也可以投資商辦,另外有45%的民眾則表示「很難,那是有錢人在買的」。
如此分歧的看法,也反映出投資商辦的市場轉變,原先被認為資金雄厚的公司才有辦法投資商辦的想法,隨著業者推出如「微型商辦」等較為靈活的小坪數商辦建案,也逐漸變為一般人也可以置產的標的。
不過,「微型商辦」如何成為後疫情時代,資產配置的新選擇?
為什麼要投資微型商辦?三大趨勢推升黃金價值過去,許多人認為投資房地產就是「買房收租」,因此多以需求量較大的住宅市場為主,不過,根據商仲業者的統計,台北商辦市場空置率約為6.4%、台中則為7.5%,相較於亞洲平均14.5%來說,處於相對低檔的位置,在需求火熱的狀況下,也持續推升商辦市場的熱度(註¹)。
財經專家黃世聰指出,商辦市場這背後有三大強勁的趨勢正在推動,也有一定的剛性需求,讓它成為一個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絕佳選擇。
首先,在股市震盪的情況下,資產配置轉向收益型產品,在產業發展的帶動下,更有資產增值的可能性存在。另外,除了收租外,當有創業或個人工作室的需求,也能將空間轉換為自用,形成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資產配置部位。
第二,在疫情之後,工作型態產生徹底改變,像是遠端辦公(Work From Home)與混合模式興起,這也讓許多企業不需再維持龐大的辦公空間,轉而尋求更具彈性、成本更低的小型辦公室。
而政府大力推動「創業天使投資方案」,台灣新創企業數量在十年內激增200%,從兩千多家成長至七千多家(註²),包括新創公司、一人工作室、網紅與電商,成為微型商辦最主要的需求來源,也為商辦市場注入活水。
第三,商辦還具有稅務優勢,舉例來說,像是購置住宅可能會面臨囤房稅,但購置商辦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,對於已持有多戶住宅的投資人來說,也是資產避風港。若以公司名義持有,購置成本還能作為費用提列折舊,達到節稅效果。挑選商辦,從「ETF」法則挑起做起
商辦市場看似投資門檻較高,但只要掌握核心訣竅「ETF」法則,即使是一般大眾也能精準挑選出高潛力的標的。
所謂的E代表的是Exterior也就是地標外觀。以經營事業的外在形象而言,公司門面至關重要,因此如果辦公室座落在城市地標旁,會讓客戶對公司的專業形象有所加分,如果公司周邊匯集頂級餐廳、飯店與商場,在實務面上,無論商務洽公或招待客戶都極為便利。城市的黃金軸線上,新光三越與商辦群落,共構台中的新經濟風景。T則代表Traffic,也就是商辦的交通位置。「唯快不破」是經營事業不變的道理,因此交通便捷的地點,不僅方便員工通勤、提高人才招募的吸引力,更能節省客戶拜訪的時間成本。舉例來說,如果公司附近有捷運站點,特別是「雙捷運交會處」的商辦,像未來台中藍線與綠線交會的七期附近,將可為物件增添附加價值。
F(Flexibility)指的則是彈性,因為好的商辦產品,能提供微型乃至中小型的辦公空間,例如從25坪到48坪以上的彈性需求。這意味著無論是5人小團隊,還是10人成長型公司,都能找到適合的空間。對於置產者而言,多元的坪數代表更廣泛的潛在租客群,未來無論是出租或轉手,流動性更高。
受惠產業進駐、重大建設到位 台中商辦市場有望走強現在,商辦投資的目光重新聚焦台中,如同日本虎之門之丘一樣,台中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,成為企業的辦公區熱點。以台中七期「微型商辦」的指標建案「市政壹號廣場」來說,其地點位置,甚至是坪數選擇,恰恰都符合ETF的原則,也成為近期在商辦市場中,受人注目的建案。
而隨著台積電最先進的1.4奈米製程預計落腳中科,黃世聰認為,未來將有更多高階工程師與上下游供應鏈廠商進駐,如果再加上台中原有的精密機械、光電及AI機器人等強大產業聚落,以及水湳經貿園區等重大建設陸續到位,未來台中的商辦市場,可望添入活水,帶來更龐大的租賃與購買需求。
觀察內政部的租金實價登錄,台中七期頂級商辦的單坪租金平均在1,500元,單價最高已來到單坪2,000至2,900元,比起台灣其他區域的熱門商辦毫不遜色,且總價門檻較為親民。
面對充滿挑戰的住宅市場,與其在紅海中掙扎,不如轉個彎,探索「微型商辦」這片潛力無限的新藍海。它不僅打破了一般人對商辦投資「高不可攀」的迷思,及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超高彈性,成為當下最值得關注的資產配置選項。
微型商辦
ONE TAICHUNG「市政壹號廣場」基本資料
坪數規劃:25-48坪
戶數規劃:辦公室889戶、店面1戶
洽詢電話:04-2252-7555